ISO 9000系列标准和软件成熟度模型CMM都着眼于质量和过程管理。ISO 9000系列标准的主导思想是:
(1)强调质量 (1) ;
(2)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始终处于 (2) 状态:
(3)要求证实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产品的 (3) ;
(4)强调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 (4) 。
而CMM则强调持续的 (5) 。
A.质量度量
B.质量改进
C.过程改进
D.过程度量
参考答案:C
解析: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 9000系列是当今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质量管理标准。其主导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强调质量并非在产品检验中得到,而是形成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②为把握产品的质量,ISO 9000要求“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③IS09000标准要求证实:“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产品的能力”:
④强调“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改进”。
ISO 9000-2000比ISO 9000-94更加强调管理体系,加强过程的管理,更强调内部沟通,更强调有效的持续改进,以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94版ISO 9002、IS09003在2000版中已不作为单独的标准存在。另外,2000版还充分地体现信息和数据是组织进行管理的基础思想。
CMM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的简称,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为了满足美国联邦政府评估软件供应商能力的要求,于1986年开始研究的模型,并于1991年正式推出了 CMMl1.0版。CMM1.0版合用两年之后,1992年4月,SEI举行了一个CMM的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大约200名富有经验的软件专家。SEI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之后,又于1993年推出CMM1.1版。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和通用的CMM版本。
CMM用来评估软件开发组织承接软件项目的能力。CMM强调持续的过程改进,为各软件机构的过程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CMM把软件组织的能力成熟度分成五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定义了18个关键过程区域和316个关键实践。关键过程区域指明了达到某个能力成熟度级别所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和必须满足的要求。关键实践是关键过程区域的具体化和细节化的描述,完成了相关的关键实践后就能满足与之相对应的关键过程区域。
CMMI是CMM模型的最新版本。早期的CMMI(CMMI-SE/SW/IPPD) 1.02版本是应用于软件业项目的管理方法,SEI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广和试用。随着应用的推广与模型本身的发展,演绎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模型。2001年12月,SEI正式发布CMMI1.1版本。与原有的能力成熟度相比, CMMI涉及面更广,专业领域覆盖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集成产品开发和系统采购。据美国国防部资料显示,运用CMMI模型管理的项目,不仅降低了项目的成本,而且提高了项目的质量与按期完成率。因此,美国在国防工程项目中全面地推广CMMI模型,规定在国防工程项目的招标中,达到CMMI一定等级的组织才有参加竞标的资格。该模型包括了连续模型和阶段模型这两种表示方法,一个组织根据自己的过程改进要求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来使用。
CMMI被看作是把各种CMM集成到一个系列的模型中。CMMI的基础源模型包括:软件CMM2.0版(草稿C)、EIA-731系统工程以及IPDCMM(IPD) 0.98a版。CMMI也描述了初始级、已管理级、严格定义级、定量管理级和优化级五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
CMMI阶段式的基本结构从CMM演变而来,但是CMMI的结构更加形式化和精致,也更加复杂,尤其为了保证连续式和阶段式的统一性,更增加了结构的理解难度。
CMM是作为评估标准出现的,所有的内容都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的标准。CMMI是作为改进模型出现的,罗列了较多的最佳实践,以利于过程的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与ISO 9000-94版相比,CMM更强调持续的过程改进,但 ISO 9000-2000版也注重了过程改进。
有关CMM/CMMI和软件过程改进的详细资料,请读者阅读希赛网软件工程频道的“CMM与过程改进”(http://51cmm.csai.cn/pubcmm/)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