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犯罪故意的表现形式,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

B.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

C.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放任这一结果发生

D.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E.应当预见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危害社会的结果,以致这种结果发生

答案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DE两项属于犯罪过失的表现形式。

材料题

古代中国帝王对待儒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注:指儒家六经之学)从此缺矣。陈之王也(注:陈胜称王),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  ――(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二 太宗初践祚,即於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  ――(唐)吴兢《贞观政要·崇儒学》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幸曲阜,诣先师庙,行三跪九拜之礼。 ――蒋良骐《东华录》十三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秦始皇与唐太宗、康熙对待儒学的态度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其统治各自带来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观点认为康熙帝对汉族尊奉的孔子像行拜跪之礼,是为了“消除满汉之间的界限”,你是怎么看待这一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