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39岁。患者于20天前因劳作突然腰部疼痛.次日晨起感觉腰痛更甚,活动不便,5天前复因劳作,疼痛加重,腰痛如刺。现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按压痛甚,昼轻夜重,得热则舒,二便正常。查体:T36.5℃,P70次/分,R16次/分,BP130/76mmHg。肾区无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3、4旁腰肌压痛,右侧明显,舌暗紫,苔薄白,脉涩。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血沉8mm/h;抗溶血性链球菌"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腰椎X线片正侧位提示骨质未见异常;双肾、输尿管B超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腰椎间盘突出相鉴别。

答案

参考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腰痛20天,加重5天。

(2)肾区无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3、4旁腰肌压痛,右侧明显。

(3)血沉8mm/h;抗溶血性链球菌"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二、西医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障碍,脊柱侧弯和腱反射异常,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症状,以此可以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劳作损伤腰部经脉,瘀血阻滞,故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按压痛甚,昼轻夜重;舌暗紫、苔薄白、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腰部经脉受损,瘀血阻滞。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腰肌劳损。

2.中医疾病诊断

腰痛。

3.中医辨证诊断

瘀血型。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所选方剂名称

身痛逐瘀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当归15g、川芎12g、桃仁1Og、红花1Og、香附15g、没药6g、五灵脂1Og、地龙15g、牛膝15g、独活15g、秦艽15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物理疗法

超声波、微波等疗法,红外线等温热疗法。

2.药物治疗

外敷消炎止痛膏,口服解热镇痛剂等。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2009年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0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07万公里。其中,国道15.85万公里,省道26.60万公里,县道51.95万公里,乡道101.96万公里,专用公路6.72万公里,村道183.00万公里,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32万公里、0.28万公里、0.72万公里、0.84万公里、减少39公里和增加10.91万公里。

全国等级公路里程305.6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7.77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9.2%,比上年末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42.5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55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1.0%。

2009年,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212.78亿吨、货物周转量37188.82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1.0%和13.1%。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277.91亿人、旅客周转量13511.44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3.6%和8.3%。

2009年,全国高速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6837辆/日,与上年相比增长3.5%;年平均行驶量为109563万车·公里/日,比上年增长11.7%;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27,与上年相比下降2.2%。

一般国道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705辆/日,与上年相比增长3.7%;年平均行驶量为92458万车·公里/日,比上年增长3.7%;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52,比上年增长10.6%。

2008年年底,全国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占全国等级公路里程的比重为()。

A.12.9%

B.13.9%

C.14.4%

D.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