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39岁。患者2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头晕、头重,休息后缓解,不伴头痛、呕吐,血压165/1OOmmHg,未做系统检查及治疗,6天前患者劳累后又出现头晕、头重如蒙,恶心乏力,食欲不振,纳呆,伴视物模糊。查体:T36.2℃,P81次/分,R20次/分,BP170/105mmHg,神志清,体态偏胖,心界不大,心律齐,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肾脏疾病和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相鉴别。

答案

参考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头晕、头重3年,复发6天。

(2)P81次/分,R20次/分,BP170/105mmHg,神志清,体态偏胖,心界不大,心律齐。(3)头颅CT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

此病人无泌尿系统病征或肾功能损害;无内分泌、代谢功能障碍病征;腹部和腰背部未闻及血管杂音,故可排除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升高多伴有心动过速、剧烈头痛、呕吐,历时数分或数天,一般降压药治疗无效,发作间歇血压可正常,超声,CT等可确诊,亦不难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喜食肥甘,损伤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晕,头重如蒙,痰浊中阻,脾阳不振,则恶心,食欲不振;苔白腻,脉滑。

2.病因病机分析

平素喜食肥甘,损伤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高血压病(2级)。

2.中医疾病诊断

眩晕。

3.中医辨证诊断

痰湿中阻。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2.所选方剂名称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半夏15g、陈皮12g、白术15g、薏苡仁20g、天麻15g、茯苓12g、竹茹12g、郁金12g、大枣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非药物治疗

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限制饮酒,增加运动。

2.降压药治疗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至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至少小于140/90mmHg。可单独使用利尿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