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数据流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图书管理系统旨在用计算机对图书进行管理,包括图书的购入、借阅、归还以及注销。管理人员可以查询某位读者、某种图书的借阅情况,还可以对当前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一些统计,给出统计表格,以便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
系统要实现以下四方面的功能:购入新书、读者借书、读者还书以及图书注销。
(1)购入新书:需要为该书编制图书卡片,包括分类目录号、图书流水号(要保证每本书都有唯一的流水号,即使同类图书也是如此)、书名、作者、内容摘要、价格和购书日期等信息,写入图书目录文件中。
(2)读者借书:填写借书单,包括读者号、欲借图书分类目录号,系统首先检查该读者号是否有效,若无效,则拒绝借书,否则进一步检查该读者所借图书是否超过最大限制数,若已达到最大借阅数,则拒绝借书,否则读者可以借出该书,登记图书分类目录号、图书流水号、读者号和借阅日期等,写回到借书文件中去。
(3)读者还书:根据图书流水号,从借书文件中读出和该图书相关的借阅记录,表明还书日期,再写回借书文件中;如果图书逾期未还,则处以相应罚款。
(4)图书注销:将一些过时或无保留价值的图书注销,从图书文件中删除相关记录。
(5)流通查询:管理员可以对图书流通情况进行查询,包括某位读者、某种图书和全局图书,给出流通情况统计表。
以下是经分析得到的数据流图及部分数据字典,有些地方有待填充,假定顶层数据流图是正确的。图1-1是顶层数据流图,图1-2是第0层数据流图,图1-3是第1层数据流图。
[图1-1]

[图1-2]

[图1-3]


[数据字典]
(1)数据流条目
图书管理要求=[入库单|借书单|还书单|注销单]
入库单=分类目录号+数量+书名+作者+内容摘要+价格+购书日期
借书单=读者号+(d)+借阅日期
还书单=(e)+还书日期
(2)文件说明
文件名:目录文件
组成:{分类目录号+书名+作者+内容摘要+价格+入库日期+总数+库存数+(f)}

根据题意,补充数据字典中(d)、(e)、(f)处的空缺。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d)分类目录号 (e)图书流水号 (f){图书流水号}根据说明“填写借书单,包括读者号、欲借图书分类目录号”可得,借书单应包括“读者号”和“图书分类号”。故d应填“分类目录号”。 还书时是根据“图书流水号”的,因此还书单应包括“图书流水号”。故e应填图书流水号。 “目录文件”存储图书的情况,包括分类目录号、图书流水号、书名、作者、内容摘要、价格,可见“目录文件”需要存储图书流水号,而且“一种”书有多个副本,因此f应填{图书流水号}。注意,大括号{}表示多个数据项。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__      

(2)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