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摘编(1644年)《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

材料二: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

材料三: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

材料三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

答案

参考答案:

态度:反对(或不支持)。

合理性:①政治上:旧历迎合宗族社会的需求;政府在无关政体方面可向民间社会作适当的妥协与退让。

②经济上:旧历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

③思想上:民族传统与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应予保留。

解析:依据材料三中“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信息来归结态度;第二小问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候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来印证,政治上可以从宗族关系发展需要;经济从小农经济视角分析;思想从民俗与习俗的角度思考作答。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