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初期
参考答案: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设定教学课程及其内容,要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学生出现因学习内容过多而造成的粗枝大叶、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等现象。
B.原以为莫言这次去斯德哥尔摩能脱稿“裸讲”,一展中国文学老青年的风采,结果莫言老师却四平八稳地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C.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过度消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每次考完试,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总是特别善于小题大做,旁征博引,从而使我们可以准确深刻地理解这道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王某,女性,30岁,已婚,公司会计。 案例介绍:求助者结婚五年,婚后求助者就学着做各式各样的菜,每天都会做几道菜等老公一起吃,可是老公经常有事情不能回来同吃,因此她觉得很失落,没有成就感,感觉很无聊,慢慢的就不喜欢做菜了。求助者对现状很不满意,自己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她却感觉不到女儿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求助者现在很苦恼,有时候觉得活着很没有意思,想自杀。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得体,谈吐不凡,小时候家里就她一个女儿,因此父母对她是娇生惯养,求助者意志薄弱,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在困难面前表现得比较软弱。以下是求助者与咨询师谈话的片段: 心理咨询师:您失落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在家里很无聊,我没有一点成就感。 心理咨询师:您说老公经常不回来吃饭,自己感觉做的菜没有人吃,因此感觉无聊,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我不喜欢丈夫晚归。 心理咨询师:假设现在您的家里停水了,连刷牙、洗脸的水都没有了,您会怎么办? 求助者:很简单,那就不刷牙、不洗脸了。 心理咨询师:您是这么想的,那别人会不会去买水呢? 求助者:是的,会有,那么麻烦的话我宁愿不做。 心理咨询师:您想改变这种状态,那么您都做了什么呢? 求助者:(……沉默)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可是我现在连做饭的动力都没有了,还能怎么办?好多朋友都说要做贤妻良母,我现在觉得很可笑…. 心理咨询师:您好像对什么都失去兴趣了,您对自己有什么想法? 求助者:我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人。 心理咨询师:您可以说自己做饭没有价值,但不能说您做为母亲、作为妻子没有价值。 求助者:(沉默)……
“您说老公经常不回来吃饭,自己感觉做的菜没有人吃,因此感觉无聊,是这样吗?”这句话使用的技术()。
A.内容反应
B.内容表达
C.解释
D.直接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