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书院产生的原因及办学特点。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书院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在政治和教育上都有具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的作用。“书院”名称起源于唐代,宋代书院有了大规模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书院,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并且这一办学形式一直保留到了明清时期。 (1)书院产生的原因 ①唐末五代上国时期,连年征战,文化教育受到了破坏,许多读书士子学者穷居草野,无由显身,私人书院开始出现。 ②宋代统一海内,乱世渐平,文风日起,士子们纷纷要求就学读书,但当时政府尚无暇顾及教育,没有充足的实力兴学设校。书院就在这种形势下兴起,它既满足了读书人的求学要求,又为统治者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一部分书院便兴盛起来并且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资助。 ③宋以后科举和官学教育趋于形式化,有名无实,造成了人才危机,这也呼唤着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南宋时私人书院日益发达,几乎取代官学成为当时的主要教育机构。 ④书院制度的产生还与佛教禅林讲学制度有密切关系。宋代形成了新的理学教育思潮,一些著名的理学家和知名学者,效法佛教徒于山林名胜之地修道讲习的制度,在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设院讲学。 ⑤书院的产生还同雕版印刷的发明有密切关系。五代以后,雕版印刷术广泛采用,印书、藏书之风广为流行,这也为书院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 总之,传统的私人授徒讲学,在具备充分的藏书基础上,在理学教育思潮推动下,演化为一种高于蒙学的高级的教育组织形式,即书院,在宋代真正形成,并在明清继续保留。 (2)书院的办学特点 ①书院在组织管理方面的特点 第一,机构简单,管理人少。往往主持人又是主讲人,一般由著名学者担任。负责人称为山长(也有称洞主、洞正、堂长、山主等),除山长外,有的还设副山长、助教、讲书等协理其事,有的还分派学生兼任管理。 第二,课程设置灵活,不同书院有不同安排。主要是学生自学、讨论。对学生考查,德才兼顾,注意平时考核。学生有日记册、季考或岁考,其成绩要参考平时成绩。 第三,学规严密。学规是书院教学的总方针,书院教学的方向、方法和程序多见于书院所定的“学规”或“教约”中。师生共同遵守,互相监督,有奖惩制度。 第四,经费自主。其经费常设院田作来源。院田或私人捐赠、或由官方拨充。学生来院听讲,由院供给膳食、教材。书籍也由私人捐赠或官方颁发。开支主要用于教学、购书与研究。 第五,重视自己的特色。每个书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内容。 ②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点 第一,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的创建者或主持人,多数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或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学派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基地。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育和教学,又是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允许不同学派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来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的“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这种“讲会”常常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书院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中心。 第三,入学“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书院讲学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限制。书院著名学者讲学,其他书院和外地书院的师生前来听讲者,书院热情接待,并提供各种方便。 第四,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讲习内容以儒家经籍为主,间有专攻武学、医学者。教学方法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名师讲学常把所讲内容整理为“讲义”,而学者听讲也将老师所讲认真记录并编为“语录”,后世教学中教师的讲义和学生的听课笔记由此而来。 第五,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师生之间感情深厚。书院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气节感染学生。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