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01年苏南五市与广东五市经济发展比较

城市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第一产业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出口依存度(%)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苏州 8488 1760 3.04 5.2 38.0 57.9 1515 5796
无锡 4650 1360 3.12 4.0 40.8 21.9 9454 5524
常州 4375 673 1.97 7.0 36.4 26.6 9406 4896
南京 6598 1150 2.06 5.1 47.3 41.4 8848 4311
镇江 3843 503 1.89 6.7 38.1 12.3 7698 4191
广州 3719 2674 3.80 3.6 54.0 36.0 14416 6446
东莞 2465 578 3.76 5.4 39.5 271.8 16938 7366
中山 1800 359 2.68 6.8 36.3 100.4 12803 6738
顺德 807 389 3.61 5.3 39.5 65.7 15113 5282
深圳 1949 1908 4.23 0.9 46.5 162.6 23544 9869

如果2001年南京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7.5%,那么2000年南京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 )。

A.8276元
B.8231元
C.8195元
D.8849元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表格资料的比例问题
[解题要点]
2000年南京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年南京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7.5%)
[答案与解析]
分析表格资料可知,2001年南京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48元,所以2000年南京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48÷(1+27.5%)=8230.7元。故选B。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选自《岭外代答》卷八《花木门·桂》,《岭外代答》为南宋周去非在淳熙五年(1178年)任桂林县尉时所撰写的笔记。《岭外代答》只有钞本流传,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后有《知不足斋丛书》钞本。

小题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    )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

小题2: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小题3: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小题5: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