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2014年1月20日,中 * * * * 习 * *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3月17日,习 * * 第二次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答案

参考答案:

①中 * *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中 * *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 * * 的先锋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木,执政为民。

④中 * * 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⑤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有利于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解析:该题要求学生分析党为什么注重作风建设,党为什么做一件事,作为一个系统的知识点要熟练掌握。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这些要求党要注重作风建设。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 * * 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

                                                                                                                                                            

                                                                                                                                                            

3.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4.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