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代表着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景。古今中外,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以“新年的梦想”为题,发表了142人的答案。在这各色的梦里,20多位大学教授、著作家等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废除了私有制度、实现了大同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暨南大学教授张相时梦想整个的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无论国民党还是 * * 党精诚合作。94岁高龄的马相伯梦想“未来的中国,既非苏俄式的 * * ,也非美国式的两党更替,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著名金融人士章乃器说:“像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民族,决不怕没出路……会有一天走上了光明大道。”
——1933年的新年故事: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三美国历史上的大事年表(节选)
1787年制定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1861年因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爆发了内战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泡,结束了人类的“黑暗时代”
1933年罗斯福新政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大危机
1947年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据材料一,概括1933年这些知识分子在“新年梦想”中的主要愿望(不得照抄原文),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新年梦想”?
参考答案:
梦想:
实现社会主义;
实现国共合作和民族团结;
建立民主法治国家。
原因: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对知识分子影响的扩大;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对知识分子的启发;
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怀念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对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和内战现状的不满;
对民主与自由的追求。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没有阶级压迫、废除了私有制度、实现了大同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无论国民党还是 * * 党精诚合作”“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的信息进行概括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五四运动的背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俄国十月革命、日本侵华以及独裁统治的角度思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