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变态以适应陆栖生活,其外观上出现成对的附肢,尾部逐渐萎缩最后消失(褪尾现象)。正常情况下,从孵化出蝌蚪到形成成体幼蛙,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和甲硫咪唑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如表2和图1所示,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分析图1中1-4组蝌蚪体长增长情况可知,在蝌蚪生长发育的某时期加入甲状腺激素()了蝌蚪体长的增长速度,第3组8d后体长出现负增长,可能是本实验使用的蝌蚪在进行实验时已生长发育到了某一阶段,8d后已经开始出现()现象。
参考答案:抑制;褪尾
解析:
1)本实验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和甲硫咪唑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结合曲线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甲状腺激素的有无(或浓度)、甲硫咪唑的有无。无关变量有蝌蚪的初始体长、蝌蚪的数量、蝌蚪的孵化时间、培养时间等。
(2)1、2、3组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不同,一定浓度范围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越高,促进蝌蚪发育的能力越强,1、4组实验的变量是甲硫咪唑的有无,结合表2处理结果数据可知,甲硫咪唑有抑制作用。
(3)由图1可知,加入甲状腺激素后体长增长速率变慢,即抑制体长增长。蝌蚪尾部消失,使体长变短。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探究,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