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戴震(1724—1777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①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④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尊者和长者大都是以理作为教训地位卑微的人和年幼的人,即使是错误的,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因为不符合理得要求,也被认为是叛逆,会受到惩罚。这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体现了追求自由的观点,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因此①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C。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解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