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广泛共识。

材料一: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伴随着航海和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长期与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使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和探险精神,渴求知识、乐于探究,追求天生自由,无拘无束。

材料二:从中 * * 的发展本源一路探寻,我们的祖先曾一度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但中 * * 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对海洋的认识始终离不开“民以食为天”的祖训,锁定在“以海为田”的层次上。当航海活动走出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秩序所能容忍的限度时,给予取缔就成为必然了。西方国家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争夺丰厚的海洋国家利益,进行海外贸易、掠夺资源和殖民拓土。东西方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决定了近代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

——选自王诗成《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先进海洋文化支撑》

有学者认为“汉代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其主要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依据:西汉时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2分)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解析:结合所学史实可以直接回答“汉代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的指向性,即西汉时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明代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阅读理解与欣赏

 贝  壳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一圈复杂的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块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        )    复杂——(        )    一丝不苟——(        )  

2.写出四个描写“贝壳里的生命”的形容词:                                                                        。  

3.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意思,在序号上打“√”。   

     (1)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    

         ①我的生命并不比贝壳里的生命更宝贵,活得更长。    

         ②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能活得更长,活动空间更广阔。    

    (2)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①称赞我的心顽强,惋惜我的心太简单愚笨。    

        ②弄不懂这颗心的痕迹为什么会这样顽强,对它的简单感到遗憾。    

        ③称赞我做的事精致、一丝不苟,给人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东西,而我的目的又很单纯。     

4.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你又有哪些想法呢?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