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中国与世界,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材料一:献礼朝贡是中国朝廷的一项礼节,它象征着接纳夷狄来沐受中华文化。这是赐予的一种恩典和特权,并非耻辱。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1942年5月,中国拟定了《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办法》,认为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目的是使各国自由贸易,加强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积极参加了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构建工作。在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中国力争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中国的配额由4.5亿美元增加至5.5亿美元,投票权占5.8%,居美英之后,列第三。

——据张士伟《中国与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创建》整理

材料三:1950年,周恩来致电IMF,要求恢复中国在IMF的合法席位。然而,中国在IMF的代表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1980年3月,IMF派团来华谈判;4月17日,IMF正式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的代表权。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中国在IMF的代表权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2分)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IMF的代表权得以恢复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参考答案:

原因:两极格局之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遏制中国。

因素: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

③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提高。

解析:原因:应注意审题,题目要求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所以中国自身原因就不必考虑了。如果从国际关系角度去思考,很容易就根据时间和所学知识,将冷战下的两极格局想起来。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IMF的代表权得以恢复材料指明是在1980年4月,根据这个时间结合所学这个时间前夕的中国内政外交重大历史事件去考虑,选择跟这一事件有关的因素去写就可以了。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