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提出协调的战略任务后,某省政府召开了一次不同地区、各个级别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干部们针对如何协调发展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干部甲:协调发展首先要建设新农村,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起来。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可见,协调发展就是一个经济的指标问题。
干部乙:当前,困扰和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很多,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等问题。因此,各个地区要争取速度,最好用几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可以给各个地区限时间、定指标、定任务,发动群众打一场协调发展的速决战。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两位干部的发言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评析干部甲的发言: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甲看到建设新农村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之间的联系。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甲认为建设新农村,应把经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符合抓重点的方法论要求,但不能离开两点谈重点。协调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其他方面统筹兼顾,全面部署,稳步推进。
评析干部乙的发言: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客观的,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乙认识到协调发展中各种矛盾的存在,能够正视矛盾、解决矛盾。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通过渐进的量的积累而逐步实现质变的漫长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乙的观点没有认识到协调发展的长期性、艰难性和复杂性。
解析:
本题以如何协调发展问题的座谈会。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是探究题。评析甲乙干部的发言。注意本题对知识的运用做了限制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无论是哪种观点,首先要清楚唯物辩证法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区分开来分层表述。评析干部甲的发言可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评析干部乙的发言可用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客观的,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考点: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
点评: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