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劝导百姓遵循某种生活秩序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能够看出朱熹强调的重心在于“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即劝导百姓遵循某种生活秩序,“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只是“知所遵守”的具体表现,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材料中表述的重心不相符合。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朱熹的思想

问答题

四、
我们的古人在诗歌创作上强调“炼字”,主张“意胜”,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就说明他们对艺术语言的重视,要求人们在这方面下刻苦的功夫。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大概越是出色的作家,越不肯放松对自己的语言铸炼。相传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先用“到”字,再改“过”字,又换“入”字、“满”字;经过多次更易,最后才选定了“绿”字。刘公勇在词话里,极口称道“红杏枝头春意闹”,认为“一闹字卓绝千古”,据说这个“闹”字也经过多次改动,临末才确定下来。其实“绿”也罢,“闹”也罢,好处就在于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了春天的蓬勃的生机。可见形象的突出,还必须依靠语言的渲染。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惟一的句子、惟一的动词、惟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说的正是同样的道理。我看古今中外,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两条: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

这段文字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