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2011年央视春晚为我们奉献了一出精彩的文艺大餐。回答问题。

2011年央视春晚上,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袁慧琴等京剧艺术家与各剧种小演员合演的《薪火相传梨园美》金声玉振,令广大戏迷听得如痴如醉。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堪称国之精粹、艺之瑰宝,是盛开在中 * * 精神家园的绚丽之花。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华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持艺术的长久不衰,关键在于能()

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特色

B.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C.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他艺术精华

D.深入群众,贴近生活

答案

参考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日: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祸害。

B.然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较量

D.以其所有——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儿戏害其国——几捕系死

B.轻死生重于画——不患贫患不安

C.然人取去——君我呼入

D.譬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既白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其身

C.吾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其乐而远其病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待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