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
②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
影响:①削弱了关税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②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解析:
材料三反映了在关税方面,对洋人和国内商人截然不同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
②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第二小问可结合列强侵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关税的作用回答问题:
①削弱了关税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②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