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监管,对于新建项目中的重大危险、有害设施,企业应在该项目()提交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

A、设计审查后

B、竣工验收前

C、投入运行前

答案

参考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欣赏使人美丽》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面对同一棵树,有人看到绿叶,有人看到了毛毛虫。真诚的人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真诚,而骗子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说谎。善良的人会被别人的善举感动,在缺乏善心的人眼里,善就是傻……从这个意义上说,会不会欣赏别人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检验;学会欣赏别人,则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提升;对被欣赏者来说,欣赏是一种引导和激励。

②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并对继母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他是全郡最坏的孩子,他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向你扔石头,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让你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个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

③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

④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⑤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亲密;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赏你的爱人,你们的爱情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卡内基……学会欣赏你周围所有的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小题1:从文章第①段知道欣赏具有双重作用:(2分)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运用下面格式,概括第②段或第③段的内容。(2分)

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子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3分) (    )

A.当我们在生活中学会欣赏,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那些蛰伏的不起眼的种子,原本可以轻易地发芽、开花、结果。

B.敬人者,人恒敬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C.欣赏别人得到的回报是超值的,就如同通过欣赏本想得到一片枫叶,而得到的却是一片枫林。

D.美是生活的阳光,是大地的精华,是艺术的冠冕,是人心中开放的鲜花。没有对美的渴求,人类可能还混迹于一般的动物群中。小题4:比较文中加线句和下面的改句,谈谈原句表达的好处。(3分)

这位小偷心思细密,手法灵巧,风格独特,做任何事情会有成就。

原句表达的好处: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设计

1.上课伊始,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人特定的游览情境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随巴金爷爷去鸟的天堂看看。我们漫步来到小河边,跳上一只小船,向河中心移去。小船儿平静地在水面移动,船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呀划,那声音就像一支轻快而美妙的乐曲......”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前教师提出要求:

(1)认真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

(2)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以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变序教学,由作者最后一句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为切人点、突破点开展学习活动。

(1)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在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出示句子(课文最后一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悟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惊叹。

4.研读一:品味“天堂”静景

(1)播放CAI课件(秀丽的“天堂”静景),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感受大榕树的大和茂盛。

(2)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这株大榕树大得、茂盛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画上记号,做好旁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并以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3)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在汇报过程中,一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读出各自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重点点拨以下句段: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感悟枝上生根的奇特景象,理解“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着重引导体会用词的准确,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叶“绿”,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③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将原文与下列句子比较:“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南国的树是美丽的。”揣摩作者发自内心的惊叹,进一步体会树美,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研读二:领悟“天堂”动景

(1)播放CAI课件(众鸟纷飞的热闹景象),感知“天堂”之欢。

(2)自由读10-13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重点交流“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一节,感悟清晨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天堂”的热闹情形,体会作者心情的愉快。

(4)畅谈感受:众鸟纷飞,画眉鸣唱,多么热闹的景象!置身于这样一个鸟的世界,大家被深深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想做什么?

5.(1)回顾全文,思考: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引导学生细读全文,找出“傍晚”、“早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结合自然规律来理解傍晚沉寂、早晨热闹的原因。

(2)理解重点句。再次出示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有感情地练读,结合前文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第二个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幽静、美丽、安全,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默读全文并思考:“为什么这株大椿树会成为‘鸟的天堂’?”联系文中“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们不许人去捉它们”,体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示<来自“鸟的天堂”的信》补充阅读,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谈体会。

6.播放音乐风光片《江边晨景》(所摄景物可为远山、草滩、树林、过往船只、飞鸟、江边牧童、晨雾等),首先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然后讨论交流各事物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当场口头描述,教师随机点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取1-2样事物作片段练习,写后集体评议。

分析下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中每个教学流程的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