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病历摘要女性,48岁。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10年,再发4天,加重4小时。10年前始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伴喘息,无咯血、胸痛、发热。自服抗炎、解痉药(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缓解期如常人。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以夏季好发,夜间症状明显,多以受凉、嗅到刺激性气味(煤烟、油漆)为诱因。曾行肺功能检查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FEV改善率30%。长期间断使用"沙丁胺醇片、必可酮气雾剂"等药物治疗有效。4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痰少量黄色黏液痰,伴喘息,无发热、胸痛、胸闷。于当地诊所予抗炎、平喘、祛痰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4小时前,喘息加重,伴端坐呼吸、大汗淋漓,说话不能成句。自服"沙丁胺醇片"及吸入"必可酮气雾剂"后症状无缓解。患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自述对"花粉"过敏,无心血管疾病史。无吸烟史。查体:T36.5℃,P127次/分,R28次/分,BP130/85mmHg。神志清楚,呼吸急促,表情痛苦,端坐位。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球结膜无水肿。颈静脉无充盈。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对称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肺肝界在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双肺呼吸音增粗,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心界不大,心率127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0×109/L,N0.88,Hb131g/L,PLT185×109/L;胸部X线片:双肺透光度增强,下肺纹理增粗,余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127次/分。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答案

参考答案:

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诊断依据:

1.中年女性:慢性病程,反复急性发作。

2.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夏季好发,夜间症状明显,多以受凉、嗅到刺激性气味(煤烟、油漆)为诱因;缓解期如常人;使用"沙丁胺醇片、必可酮气雾剂"等药物有效。

3.查体:双肺呼吸音增粗,可闻及广泛哮鸣音。肺过度充气体征。

4.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胸部X线片:双肺透光度增强、肺纹理增粗。

鉴别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

2.心源性哮喘

3.上气道阻塞

进一步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2.肝、肾功能、电解质。

3.超声心动图。

4.症状控制后行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过敏原测试。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合理膳食、营养支持,休息,生活指导。

2.对症治疗:祛痰、止咳、合理氧疗。

3.控制感染。

4.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5.通畅呼吸道: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药(β2受体激动药及茶碱类药等)。

6.必要时无创通气或机械通气治疗。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渤海太守龚遂入为水衡都尉。先是,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两千石不能擒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上拜为渤海太守。召见,问:“何以治渤海,息其盗贼?”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②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遂单车独行至府。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于是悉平。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由是被召。

注释:①潢池:即天潢,本星名,转义为天子之池。此借指皇室。后以“弄兵潢池”为造反的讳称。②传:驿马车,分为三等,高等四匹健马称“置传”,中等四匹马称“驰传”,末等四匹马普通马称“乘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兵:兵器

B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安:平定

C固欲安之也。                           固:当然

D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             诸:凡是

小题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龚遂的“治理措施”的一组是( )

①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

②悉罢逐捕盗贼吏

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④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⑤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

⑥持兵者乃为贼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龚遂本来是朝中的水衡都尉,由于渤海郡乱,无人能治,才调离京城,后来渤海治理太平后,又被朝廷召回,说明朝廷能够知人善用。

B 龚遂向皇帝提出请求,希望丞相、御史不要拿法则来约束他,使他可以看情况行事。这一请求得到了晋宣帝的批准。体现了晋宣帝的英明果断。

C龚遂到渤海后,立刻下令撤消了所有负责缉捕盗贼的官吏,并规定手执锄头、镰刀和其他农具的,一律视为良民,不得刁难。说明龚遂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条例,很有才干。

D龚遂注意到当地风俗奢侈,人民好经营商业,不愿经营农耕,于是他以身作则,提倡节约,劝导百姓从事农桑,说明龚遂能够真正为百姓着想,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两千石不能擒制。

(2)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