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会提出一些新观点,这是我党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念。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中共十八大将发出哪些声音?中共 * * 将如何修改?对于类似钓鱼岛、黄岩岛问题会否给出指导性思想?我们拭目以待。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参考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综上所述,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解析:本题题型是如何体现题型,这一题型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就本题来讲需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体现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注意课本基础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审准题型是如何体现题型。按照这一题型的做法做。再者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最后运用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