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男,61岁,脑梗死后左侧肢体偏瘫就诊康复科。患者在不借助其他感官,仅凭触摸不能认识原来熟悉物品的质、形和名称,检查示触觉、温痛觉、本体感觉等功能正常。

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

A.用粗糙物品沿患者手指向指尖移动,待患者有感觉后用同样方法反复进行刺激

B.利用其他感觉如视觉或健手的感觉,帮助患肢体会感觉

C.用不同形状的积木做匹配训练

D.反复进行听声指物练习

E.训练中强调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体会物品的特征上根据人的特征如发型、声音、身高、服饰等进行辨认

答案

参考答案:A,B,E

材料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