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我校同学以“应对雾霾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分析问题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解决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纷纷颁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达成社会公众的期盼。
请结合材料,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①从本地发展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行动计划----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先试点再推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③加强生态价值观的教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④采用创新的发展模式----辩证否定。
⑤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联系的普遍性。
⑥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任意两条,言之有理给分,每条2分,总分不超过4分)
解析:
作答此问时注意不仅要制定两条合理化建议,而且要给出哲学依据,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关键是要有理论支撑。如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清洁空气的行动计划,说明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及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清洁空气,体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唯物史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