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持续警告,悍然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前一段时间,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标语伴随着中国人的游行示威。甚至,出现了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知识链接: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所涉及的货物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棉纱织品、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国的采矿生产。这一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相对较少,所以抵制日货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所谓的“日货”,已不再是日本纱厂生产的棉布,或者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的核心部件、知识产权、营销计划的商品或服务。中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这种隐性的“日货”,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

对于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有人认为,“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该观点。

答案

参考答案: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应该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示威游行,如是缺少自律和约束,很容易导致失控和暴力,“爱国”的行为则可能演变为危害社会的“害国”行为。因此,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要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解析:第(2)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知识分析“爱国”行为如果缺少自律和约束,很容易导致失控和暴力,则可能演变为危害社会的“害国”行为。考点:认识论知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