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2013年10月7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水灾。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因为进水导致部分变电所、水厂、通讯设备障碍,供电供水出现困难。
材料一
每年雨季一到,我国很多城市便陷入了内涝。其原因是:第一,排水标准设计“先天不足”,国外的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要高,美国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而我国城市一般地区1-3年一遇,现有的标准不能适应日益扩张的城市的需要;第二,城市地面“硬化率高”,妨碍雨水的自然渗透,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是混凝土、沥青、瓷砖硬化的地面,有些城市地面硬化率达90%以上;第三,城市排水设施多数属于地下工程,“重地上,轻地下”是各个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建设重点往往放在看得见、能够提升城市形象的地面工程上。材料二
在解决内涝方面,发达国家有关不少成功经验。如荷兰鹿特丹位于海平面以下,城区洼地较多,鹿特丹开创了其独有的水广场防涝及雨水利用系统。水广场平时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了一个防涝系统,雨水不仅可以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有人认为,发达国家的防涝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国可以照章采用。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
参考答案: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发达国家防涝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国可以采用,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我国的具体条件和发达国家不尽相同,认为我国可以照章采用发达国家的防涝方法的观点是片面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我们要在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研究特殊性。发达国家防涝的方法具有共性意义,我国可以借鉴。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具体条件和发达国家不尽相同,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
解析:该题是辨析题,需要对题中观点全面的认识和辩证的分析。发达国家的经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可以采用。但题中的观点明显存在错误,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照章采用是错误的,这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真理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理。考点:该题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