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公布,在河南安阳县发现的古墓为高陵曹操墓。消息发布后安阳县立即决定以高陵为中心修建曹操墓博物馆以拉动当地经济,同时也掀起成都刘备墓、南京孙权墓的挖掘热潮。近年来,各地将经济发展与文化名人、文化传统相联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2010年初的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三地的“李白故里之争”;2010年七夕节前期河南鲁山县、山西和顺、山东沂源争当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等。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案

参考答案:

这种现象说明了各地看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各地试图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名人、传统文化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这一现象还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现象既能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也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各地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必须注重对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如果各地仅仅只是将这些文化名人、文化传统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幌子,只看到文化的经济功能是错误的。这样做忽视了文化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的功能。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动物细胞生长繁殖的规律是左右对称发展。细胞系统左右两侧细胞的生长繁殖总是互相竞争,右侧增长引起跟左侧不对称不平衡,促使左侧细胞生长繁殖;其生长繁殖的惯性使其超过右侧,又促使右侧细胞生长繁殖以趋于平衡,就是在这样的“对称——不对称——对称”中,两侧竞相生长繁殖,直至成形。动物进化是由机体的不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而两侧对称发展正是从低级动物通向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动物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在为多数人所知的最早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在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演化,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1909年,在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页岩中,发现了5.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证明现生动物界的所有门类在寒武纪时已经出现。
然而,z004年11月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瓮安县北斗山区的岩石层中,发现了5.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的化石。这一新发现在古生物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为我们翻开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史册的重要一页,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提前约4000万年而到了寒武纪之前。
北斗山区发现的化石中的这种多细胞动物非常小,它的体长只有0.2毫米,还不及两根头发丝的宽度,肉眼无法看清,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尽管这一古老动物躯体很小,科学家还是辨别出了它内部的几个器官: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消化道前端有向腹部开口的口部和紧接其后为多层构造的咽壁所包绕的咽道等。它的形状像是压扁了的龟壳,机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完全中胚层组成。它的组织构造的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这一化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代表,而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
由于这种两侧对称动物很小,它所生存的时期又非常特殊,相当于地球演化过程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的瞬间,于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将这一化石命名为“小春虫”,并冠以化石产地名,称为“贵州小春虫”。

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以“小春虫”为代表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将有助于我们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

B.“小春虫”已经具有了原始状态的感觉器官,表明它具备了对外界的感应能力。

C.“小春虫”可能是通过位于消化道前端的口部和紧接其后的咽道来获取土壤中养料的。

D.“小春虫”的发现,表明真体腔可能是两侧对称动物的一个特征,这将为研究真体腔动物的起源提供重要线索。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