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曾全球大流行的“甲流H1N1”,2012年冬再度成为京城最活跃的流感病毒种类。2012年12月31日到2013年1月6日,北京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63例,死亡9例。其中,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38例,死亡2例。针对甲型H1N1死灰复燃及反复发作的状况,有的同学说:“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请你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对“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以“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④“客观事物是人无法认识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这是不恰当的。
解析:
本题是评析题。此类题开放性较强,要对观点说明理由。对有的同学说:“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这一观点的评析要坚持辩证思维,既指出观点的合理之处,又要指出不妥之处。对这一观点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二是“客观事物是人无法认识的”。然后一一分析即可。对“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分析依据“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以是正确的。对“客观事物是人无法认识的”的分析依据“意识活动的特点得出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所以是不恰当的。
考点:物质概念和世界是可知的。
点评:本题的解题思路:基本原则是“三步曲”,即一“辨”、二“析”、三“结”。
一“辨”。“辨”就是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型和“辨点”,辨别是非。对“辨点”作出简单明白、准确无误的判断,并扼要说明理由,不能只作出对错的简单辨别。
二“析”。分析要力求全面、准确、紧扣题意,合乎逻辑,切忌理论脱离实际。对于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的论点,加以判断并分析;对于既有合理成分也有不合理成分,或者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或者表述不全面的辨点,指出合理成分并加以分析和评价,指出不合理成分并加以分析、补充、评价。
三“结”。在辨别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结论,结论要合乎逻辑,对提出解决方法或对题中说法进行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