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针对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如加大信贷支持,减半征收所得税、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材料中国家的救企政策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

参考答案: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国家针对目前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营困难等问题出台相应的金融、财税措施,坚持了从小型、微型企业的困境的实际出发;国家在救企的过程中,要求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规律调整自身的发展,是尊重物质运动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国家正确分析了当前形势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体现。

(3)国家结合实际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是在实践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分析说明材料中国家的救企政策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从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中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本题材料中“针对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启示学生可从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等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我国政府通过正确分析一些小型、微型企业当前发展形势制定了相关政策”,启示学生可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去分析说明;最后,学生可从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方面去综合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

阅读理解与欣赏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动,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工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王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特别是神情活跃,装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打量”黛玉,称赞她生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起贾母的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 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泼辣货”。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庭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凤姐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1.依据第二段,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写作工力”的一项是[ ]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山场特点。

B.侧面烘托的心理刻画。

C.揭示人物性格的服饰描写。

D.赞美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2.对王熙凤服饰描写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突现王熙凤在贾府与众不同的地位、身份。

B.一改传统人物描写的手法而采用白描手法。

C.华丽的服饰之下,掩盖的是贪婪、妖艳。

D.人物的文化情调可以通过服饰表现出来。

3.下列各项表述,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塑造的王熙凤与托尔斯泰之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B.作者认为,《红楼梦》一开场就奠定了干熙凤多面的性格特征。

C.“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是说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人物。

D.在中国古典著作的人物典型中,再也找不到用“紧张强烈的腕力”巧成的人物典型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