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 * * 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 * * 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 * * 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不久后他获得了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他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召风……他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要赶快离开。l931年,他返回美国。

材料四: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医疗保险范围,……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 * * “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而材料中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

答案

参考答案:

历史根源: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如1988年的通货膨胀、1989年政治风波);“市场改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国际 * * 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解析:邓 * * 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必须进行改革。邓 * * 南巡谈话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人们思想顾虑重重。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