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同时也带了“堵车”的烦恼。以北京为例,截至9月6日,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50.3万辆。9月17日,北京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达到140条,打破历史纪录,京城媒体称之为“惊天大堵车”。北京成了“首堵”。
某校高二(1)同学注意到这一情况,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
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除车多路少外,抢道、掉头、开“霸王车”、开“斗气车”、酒后驾车、随意停放等“车德”缺失现象也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因此,同学们认为治理交通拥堵需要提倡汽车人的汽车道德。
同学们通过调查还发现,为了配合北京市治堵,2010年11月26日,北京共青团市委及青少年社团共同发出《3510·低碳出行—北京青年3510行动倡议书》,向全市青少年发出“三公里步行、五公里骑车、十公里公交、远距离绿色驾驶”的倡议,率先喊响“3510,低碳出行”口号。请说明北京青年提出“3510·低碳出行”方案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答案
参考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北京青年提出“3510·低碳出行”方案是从北京交通拥堵的现状提出的。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北京青年倡导“3510·低碳出行”理念对缓解北京拥堵具有促进作用。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北京青年提出“3510·低碳出行”方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