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妁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 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他认为,19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 中国的江南地区)与欧洲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英国)在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大的差别,欧洲 的现代性是偶然的结果,其关键性的促成因素是获得海外的资源和在利用地下能源方面取 得了成就。下面是其对利用地下能源方面的一些论述:

中国煤矿业者面临的最大技术问题,特别是在西北,与他们在英格兰的同行面临的问题 有根本的不同。英国的煤矿经常赉水,为了把水抽千就需要有一台大功率的水泵。中国煤矿中水的问题要少得多,相反,它们非常干燥,专业技术对欧洲煤业的突破是至关重要的,……蒸汽机代表了一项更为重要的突破。……只有在采煤业中蒸汽机的优势才明显到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迅速推广,并形成了 一个完整的行业。

欧洲技术革新的浪潮当然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记住,地理位置和 并列的偶然性在使英国的煤和蒸汽机成为工业化的前锋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分流”的相关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案

参考答案:

1.观点:19世纪以前,欧洲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别不大;进入19世纪之时,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2.论证部分

赞同:(1)19世纪以前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欧农耕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新航路开辟后中、欧经贸往来亲密且相对平等;中、欧同处于手工生产阶段等;

(2)进入19世纪之时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国、欧洲不同的地理环境;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并拓展了市场;中、欧煤矿开采的不同环境以及欧洲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等。

反对:(1)19世纪以前的中国与欧洲的对比,用欧洲出现资本主义农业,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进行殖民扩张,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等方面的史实,说明差别很大;

(2)进入19世纪之时的中国与欧洲的对比,用导致欧洲工业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殖民扩张导致市场扩大等)、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西方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中国仍停留在传统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史实,说明欧洲在现代化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综合考虑:论证部分可以参考以上的两个方面,具体略。

解析:

材料的主要观点是:19世纪以前,欧洲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别不大,直至19世纪以后,西方由于偶然因素开展工业革命,欧洲在经济上大大超过了中国,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然后,在明确观点的基础上寻找相关史料论据,在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中论据分为两种即材料中史实和教材内容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当然,在反驳此观点是可以从工业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口算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