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特征: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或民族工业的“春天”);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解析:

材料四以大生纱厂为例,阐明其在一战期间取得了辉煌的经营成就。解答其原因要注意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考虑问题。如: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无暇顾及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等,都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为中心考查内容,综合考查学生对这一历程的了解和掌握。即考查学生的史实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概况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