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材料一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与材料三、四的有什么不同?

答案

参考答案:

不同点:分别是手工业生产与机器生产。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所学史实,明朝时中国出现材料一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但采用的是手工生产。而材料三、四明显是机器生产。

判断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