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易白沙《孔子评议》(1916年2月)

材料三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克里尔(1905-1994)在评述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时写道:“启蒙运动思想的一些很重要的方面,与其说和当时教会的立场相类似,不如说和孔子思想的立场更相类似;这一事实已为启蒙运动的领导人所承认和广泛宣扬。”

——庞忠甲《儒学的国际影响》

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与易白沙的思想以及对儒学地位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个人的思想。

答案

参考答案:

董仲舒主张尊君、君权神授和中央集权,适应了汉代维护大一统政治的需要,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易白沙反对尊君、专制、中庸、轻民,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评价:两人的思想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也都有局限性,董仲舒的思想神化了君权,强化了专制色彩;易白沙只看到了儒学思想为君主专制辩护的一面,忽视了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解析:题目要求“据材料一、二概括”。由材料一中的“天子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由“一国则受命于君”可知主张尊君,由“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可知主张是中央集权,这些主张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维护大一统政治的需要,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由材料二中的“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可知易白沙反对尊君,由“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可知主张反对专制,由“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可知主张反对中庸,由“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可知其主张是反对轻民,易白沙的言论发表在1916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其主张与新文化运动一致,所以其影响是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评价:应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从积极角度来看,两人的思想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同时也各自具有局限性,即董仲舒的思想神化了君权,强化了专制色彩;易白沙只看到了儒学思想为君主专制辩护的一面,忽视了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