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非常艰巨。节能、低碳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课题,各地政府要通过组织节能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宣传报道,进行广泛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每个人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同时借鉴国外的节能减排的经验为我所用。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对如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建议。

答案

参考答案: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生活、消费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虽然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我们要坚信这一工作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要坚定信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模式,让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4)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节能减排,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努力,还可借鉴国外的节能减排的经验,为我所用。

填空题
材料分析题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

材料二: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 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材料三:下图为苏联中亚某地(46°N,62°E)的气候资料。

 

(1)该地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