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孙中山《建国大纲》

材料三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 *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实现中 * * 伟大复兴,就是中 * * 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 * * 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 * * 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 * * 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 * *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梦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大同社会。原因:小农经济初步成长;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基本形成;儒学主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中国近代:梦想: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建立民主社会,实现民生幸福。原因:民族危机和封建专制造成的中华文明的衰落;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现代:梦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实行,民族素质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一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可以总结中国古代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根据材料二中“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其次为民权…”、“其三为民族…”,可以总结中国近代的梦想有三,即民生幸福、民族独立富强、政治民主。根据材料四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 * * 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由此可以直接概括中国现代的梦想。第二小问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要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概括即可。

判断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