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艰深的话题,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时间里,人类先后度过了依赖自然、畏惧自然、政府自然的不同思维阶段,也产生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主义论等不同的观点与论调,现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人类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诉求。

材料一:

某市是个水网密布、河道众多的地方,市区范围内就有大大小小的河道212条,总长达到204公里。这些河道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由于片面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水污染严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河道多年未进行大规模整治,形成不少“盲肠段”河道,河内淤泥、垃圾堆积严重,水体黑臭,水质恶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为完善河道循环功能、改善水体质量,该市已启动大规模河道整治行动,今年内计划对几十公里的河道实施全面清淤,加大“水都绿城”生态建设力度,以此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材料二:

美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大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生态河流之一,其中鱼类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壮丽。这些年来,我国围绕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大坝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小鱼胜大坝”其实是“小鱼胜人类”,“自然胜文明”,是以“鱼道”来抑制人道,是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怒江是在久远的地球演化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然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已不堪人口重负。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和利用,破坏自然规律,最终是要受到自然惩罚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之道。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

答案

参考答案:

①实践决定认识,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的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及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们在“征服自然”错误观念的指导下,毁林种粮,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面对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人类开始反思,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认识,更好地指导了实践。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在开发自然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是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实现了认识的转变与升华,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这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过程。

填空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