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 * * 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因此,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归纳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的提炼,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观点,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

答案

参考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的现实。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归纳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24自核心价值观,正是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从实践到吸取传统精华、见见人类文明精华,从不变传播到看得懂、记得住,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和无线发展的过程。

解析: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求索真理的历程”。 “求索真理的历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实践观,二是真理观。逐句分析材料,将材料内容与实践观和真理观中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将思考的结果围绕“探索过程”表述出来即可答好本题,考生可以首先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的知识。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的阿曼德·哈默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有深厚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材料一   哈默的胆识受到了伟大领袖列宁的赞赏,但因为当时党内争论不休,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并与哈默建立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友谊。……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材料二   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 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认为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准确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那么,1919 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呈现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订购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酒桶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

材料三  1979 年5 月,81 岁的哈默应邓 * * 的邀请,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美国企业家。此后,美方石油公司与我国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 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与中国内地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列宁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的背景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什么解除禁酒令?罗斯福的这种做法与当时的苏联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材料三中,中国与哈默签署经济合作协议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综合上述材料哈默一生成功经商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