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答案

参考答案:

构想:天赋 * * 、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社会契约等。

观点:理性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新高度: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

解析:

启蒙思想家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对未来社会提出的政治构想,包括天赋 * * 、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社会契约等。这在材料三康德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的观点中得到体现。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启蒙运动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崇尚理性,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成熟。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点评: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还可以考查其相同点:①背景:都发生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之上。②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③内容:都对教会神学和封建专制进行批判,倡导科学、自由、理性。④影响: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鲁迅笔下的阿Q,对于自己进监牢并不烦恼,而以为“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不仅如此,鲁迅用一百多字详尽描写“阿Q立志要画得圆”却未能如愿的过程,其用心又是什么 。
鲁迅在《阿Q正传》中并没有解答的问题却在杂文中显示了解答的钥匙。鲁迅认为,圆滑是中国国民性的特征之一,大团圆是中国小说戏曲的重要特征,甚至自然景观的欣赏也有“十景病”的圆满心理。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也就是原地不动地画圆圈”。
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阿Q的地位一降再降,面对种种不幸,心理上仍能够圆满,精神上仍能够胜利,就典型而近乎夸张地突现了国民希求圆满的心态。
阿Q的“革命”是传统的画圆圈式的“革命”的翻版。阿Q式的革命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另换了一个皇帝甚至暴君,“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因此,不能简单地在阿Q革命与辛亥革命之间画上等号。
具有团圆心理的国民,只能演出一场圆圈式的革命,结尾也应该是大团圆才对,所以鲁迅为小说的最后一章命题为“大团圆”。当然,它没有重复传统小说和戏曲的大团圆,而是以具有象征意味的反语技巧,来打破大团圆。阿Q所希望画圆的圆圈,将阿Q送上了杀头示众的路。鲁迅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控诉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在小说中只有《狂人日记》中的古旧传统“吃人”,可以与之相比。

第二段“却在杂文中显示了解答的钥匙”这句中的“钥匙”所指的一项是:

A.阿Q式的革命

B.阿Q的精神胜利法

C.鲁迅的杂文

D.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