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二

关于明代中后期石门镇(注:浙北名镇之一)油坊经济的发展,文献有载:“崇为吾郡上游,当孔道,号剧难治,而石门镇为甚……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材料三

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防夷五事》: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据称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据称借领外夷资本积雇请汉人役使,并应查禁也;据称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据称夷船进泊处,应请酌拨营员弹压稽查也。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主客观两方面概括晋商发达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主观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或“敬业”“进取”“守信”“讲义”)。

客观上: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繁荣。

解析:

依据答题提示从主、客观两分析方面。主观上,依据材料“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可知晋商的经营原则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客观上,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达,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专业化的工商业市镇的繁荣为其提供了经营场所。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