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我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提法。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提出“民富国强”。由以往“国富优先”观念向“民富优先”观念的转变,将进一步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要合理增加低收入群众收入,还首次明确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分配思想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

参考答案:

①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出发,探究社会主义分配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更新和发展思想,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我国在分配问题上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判断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穿堤建筑物施工招标,A、B、C、D四个投标人参加投标。招标投标及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l:经资格预审委员会审核,本工程监理单位下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D投标人没能通过资格审查。A、B、c三个投标人购买了招标文件,并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递交了投标文件。事件2:评标委员会评标报告对C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有如下评估:C投标人的工程量清单“土方开挖(土质级别Ⅱ级,运距50m)”项目中,工程量2万m3与单价500元/m3的乘积与合价l0万元不符。工程量无错误。故应进行修正。事件3:招标人确定8投标人为中标人,按照《堤防和疏浚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合同价500万元,预付款为合同价的10%,保留金按当月工程进度款5%的比例扣留。施工期第1个月,经监理单位确认的月进度款为l00万元。事件4:根据地方政府美化城市的要求,设计单位修改了建筑设计。修改后的施工图纸未能按时提交,承包人据此提出了有关索赔要求。

问题

1.事件1中,指出招标人拒绝投标人D参加该项目施工投标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2.事件2中,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30号)的规定,简要说明C投标人报价修正的方法并提出修正报价。

3.事件3中,计算预付款、第1个月的保留金扣留和应得付款(单位:万元,保留2位小数)。

4.事件4中,指出承包人提出索赔的要求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