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已推广到全国各地

B.世界白银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材料中的“近代的前夜”的真正含义,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即是中国当时出现了与世界发展潮流的现象,即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A项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B项只是对外贸易的表现,C项只是手工业发展中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问题,这两项都不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故答案选择D项。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6-90题。

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2006年末,浙江实有耕地面积为1594.43千公顷,分别比1980年、1985年、1990年、1996年、2000年减少12.5%、10.3%、7.5%、1.2%和0.8%,其中水田面积为1291.08千公顷,分别比1980年、1985年、1990年、1996年、2000年减少12.0%、10.5%、9.7%、4.0%、2.8%。

随着第二、三产业发展,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收入途径拓宽。与此同时,浙江农民人均土地逐年减少,农民经营农业规模不断缩小,收益相对下降,农民对农业经营投入下降。但多数农民身份没变,不敢完全放弃对承包到户土地的控制权,仍将土地看做家庭生存的保障之一,使浙江农业成为多数农户的副业,导致经营农业规模不断缩小、效益下降。2006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335元,1996-2006年各年份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年平均实际增长6.8%。2006年,浙江人均耕地面积为0.034公顷,比1980年下降28.2%。农民经营农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1985年的37.3%下降到2006年的12.0%。农业生产户数为808.26万户,占农村住户数的66.2%,比2003年下降14.5个百分点,其中:纯农户所占比重为19.5%,非农业兼业户达60.1%。

2006年,浙江牧业总产值为287.34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9.0%;1996-2006年年均增长为4.4%,比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高1.1个百分点;农民纯收入中,牧业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281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9.3%,1996-2006年的年均增长为2.0%,分别比第二、三产业的经营收入的年增长率低8.8和8.0个百分点。

在先发优势不断减弱的情况下,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发展难度加大,农民经营非农产业的收入增长趋缓。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有高比重。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发展是构成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要素资源不断匮乏,并向大企业倾斜,非农产业的创业成本不断提高。与农民收入关系紧密的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趋缓,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增长趋缓。从浙江个体工业单位发展情况看,2007年单位数为67.5万户,2001-2007年年均增长2.8%。

下列各项,数值最小的是()。

A.1985年比2006年的实有耕地面积多的百分比

B.2003年农业生产户数占农村住户数的比重

C.第二产业经营收入的年增长率

D.2001-2007年个体工业单位年均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