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的侵略。
解析:
第三问对应材料三,依据材料三中“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的信息从内部因素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中“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来概括外部因素。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手工业发展·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点;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发展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