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

答案

参考答案:

特征:中国民族资本与外资相比,处于弱势;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区发展较快;近代工人占总人口比例小。

解析:第二题考查学生读图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中表格数据从第一个表格可以从中外民族资本力量、设厂数量不同;从第二表格可以看出,分布的地区以及产业工人的数量上进行比较分析作答。

选择题
问答题

某机构投资者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公司进行调研时,发现A公司存在如下情况:
(1)甲为A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B公司持有A公司34%的股份。甲担任A公司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2009年8月7日,经董事会决议(甲回避表决),A公司为B公司向C银行借款4000万元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并发布公告予以披露。2010年3月1日,C银行通知A公司,B公司的借款到期未还,要求A公司承担保证责任。A公司为此向C银行支付了4000万元借款。
(2)乙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底期间连续买入A公司股票,持有A公司股份总额达到3%。2010年3月初,乙发现甲私自转移公司资金,情况十分紧急,公司利益将受到重大损害;遂于2010年3月5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要求甲返还挪用的公司资金,并赔偿给A公司造成的损失。
(3)2010年3月10日,A公司公告拟于4月1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董事会推荐了3名独立董事候选人,其中,候选人丙为B公司财务主管,候选人丁持有A公司股份总额1%的股份。
(4)2010年4月21日,B公司与乙达成股权转让协议。4月23日,A公司、B公司和乙联合公布了该协议内容:B公司将所持A公司27%的股份转让给乙,转让后B公司仍持有A公司7%的股份;同时,乙向A公司全体股东发出股份收购要约,拟定的收购期限为90日。随后,甲辞职,乙被A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为董事。
(5)2010年6月3日,A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决定购买乙控制的D公司100%的股权,该交易金额达到A公司资产总额的25%。12月6日,A公司董事会又通过决议,决定购买乙所持E公司的全部股权,该交易金额达到A公司资产总额的32%。
(6)在上述两项股权交易公告前,A公司的股价均出现了异常波动。经调查发现:乙借用他人账户,于2010年6月1日至12月3日大量买入A公司的股票;董事戊于12月6日董事会召开期间,电话委托买入A公司股票1万股。因受市场环境影响,乙、戊买入A公司股票后均未获利,其中,乙账面亏损达3亿元;戊账面亏损2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A公司董事会为B公司提供担保的决议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2)乙是否具备对甲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资格并说明理由。
(3)丙、丁是否符合A公司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并分别说明理由。
(4)乙向A公司全体股东发出的收购要约中,拟定的收购期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5)2010年12月6日,A公司董事会通过的购买乙所持E公司股权的决议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6)乙、戊是否存在内幕交易行为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