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50年来,受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和人类不合理开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每年由地震、旱涝、沙尘暴、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为更好地防灾减灾,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必要的应急知识,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频繁发生地震自然灾害,地震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是一种不规律的地壳运动。根据历史记录,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最少的时候一年不到10次,最多的时候一年可达30多次。具体到某一区域,更是无法确定,可能几年才发生一次,也可能一年发生几次。目前地震学家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每一场地震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把握每一点蛛丝马迹,通过不断加深对地震的认识,为将来可能的突破打下基础。

请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答案

参考答案:

①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②一方面,认识是有限的。因为认识的主体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和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限制;认识的客体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③懂得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有利于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不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

解析:

本题中,①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是知识范围限制,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认识论部分;②说明人类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是辨析类的题,组织答案时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认识的有限性是指人的认识由于受到主体条件和客体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次完成,是从单个人的角度说的。认识的无限性有三个原因:一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二是认识主体是世代延续的;三是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有限性(反复性)和无限性。

点评:本题理论性较强,考查了学生对人类认识有限性和无限性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思考回答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直接回忆书本知识即可,但也应注意一点,尽量使用术语,不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这也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要引起考生高度的重视。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