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是1米的10亿分之一。当物质颗粒小到纳米量级时,这种物质就被称为纳米材料。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认为纳米科技给社会带来的都是益处,而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一些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对生物体有害。

据《自然》杂志介绍,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实验鼠身上完成的实验显示,直径为35纳米的碳纳米粒子被老鼠吸进身体后,能够迅速出现在大脑中处理嗅觉的区域内,并不断堆积起来。他们认为碳纳米粒子是同“捕捉”香味的细胞一道进入老鼠大脑的。今年4月,美国化学学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碳60会对鱼的大脑产生大范围的破坏,这是研究人员首次找到纳米微粒可能给水生物种造成毒副作用的证据。这些都说明,纳米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存在危害。

人们接触纳米材料污染一般通过下面途径:一、通过呼吸系统;二、通过皮肤接触;三、其他方式,如食用、注射等。纳米材料污染物通过上述途径进入人体,与体内细胞起反应,会引起发炎、病变等;污染物在人体组织内停留也可能引起病变,如停留在肺部的石棉纤维会导致肺部纤维化。

纳米材料比普通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更大。这是因为纳米材料体积非常小,同样质量下纳米颗粒将比微米颗粒的数量多得多,与细胞发生反应的机会更大,更易引起病变。纳米材料很小,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进入细胞,从而有可能进入人的神经系统,影响人的大脑,导致一些更严重的疾病和后果。目前,研究人员还不知道如何将纳米材料从人体中清除,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在人体中降解。

纳米材料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易爆炸。纳米材料具有反常特性,原本物质不具有的性能,小颗粒会具有。原本不导电的物质,在颗粒变小后有可能导电,有些原来不易燃的物质在纳米尺度下也可能导致爆炸。

现在纳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纳米氧化物颗粒上,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之类,另外还有一些较老的工业产品,例如碳黑、催化剂。这些材料主要在如下产品中应用:

首先是化妆品和防晒剂。防晒霜之类的产品一般含有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纳米颗粒;化妆品如口红中含有纳米氧化铁颗粒。化妆品中的纳米颗粒直接和人的皮肤接触,我们需要特别谨慎。现在欧洲和美国的卫生部门已经把二氧化钛当成无毒物质,允许其在防晒品中运用。同时,欧洲规定,口红产品中的氧化铁直径必须大于100纳米。现在已经有报告声明,化妆品中的纳米材料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

其次是复合材料和涂层材料。比如汽车车胎加入了可被看作纳米材料的碳黑、用纳米材料表面处理过的防水抗污布料等。这些材料是否对人体有害,要看其中的纳米材料是否容易逃逸出来。如果纳米材料被固定得很好,还是比较安全的。

今年7月29日,英国公布了题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机会和不确定性》的报告。报告认为,现有的纳米技术大多数是安全的,但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纳米技术能够健康安全地发展。因为纳米材料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每一种材料是否有害都需要具体分析,这显然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环球时报》2004年8月4日)

1.下面对“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在人体中降解”中“降解”一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数目减少,分子量降低。

B.指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分解成为较小的分子。

C.指纳米微粒与别的物质起反应而改变了它自身的性质特点。

D.指纳米微粒自动从人体中挥发到空气中或被人体排出体外。

2.不能证明“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的一项是(    )

A.直径为35纳米的碳纳米粒子被老鼠吸进身体后,能够迅速出现在大脑中处理嗅觉的区域内,并不断堆积起来。

B.碳纳米粒子是同“捕捉”香味的细胞一道进入老鼠大脑的。

C.碳60会对鱼的大脑产生大范围的破坏。

D.纳米材料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说法的一项是(    )

A 纳米氧化物颗粒如二氧化钛基本上是无毒的,欧洲和美国的卫生部门已经把二氧化钛当成无毒物质。

B.纳米材料对人体有害,弊大于利,我们不应盲目地推广使用。

C 口红产品中的氧化铁直径大于100纳米的基本无毒。

D.用纳米材料表面处理过的防水抗污布料,如果纳米材料固定得很好,还是比较安全的。

4.根据本文的的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有的纳米技术大多数是安全的”一句告诉我们,已经投入使用的纳米材料对人体都是无害的。

B.作者认为,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它又是一把双刃利剑,我们使用它要慎重。

C.用纳米材料表面处理过的防水抗污布料是否对人体有害,要看其中的纳米材料是否容易逃逸出来,容易逃逸出来的是有害的。

D.每一种纳米材料都必须经过反复地多方地检测、验证后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

答案

1.C

2.D

3.B

4.A

1.C(这里是借用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

2.D(该项说“纳米材料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这可能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能对人类有害。其余三项均能证明“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

3.B(文中“可能有害”不能说成“有害”。也没有“弊大于利”的说法。)

4.A(已经投入使用的每一种纳米材料“是否有害需要具体分析”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

A企业为了控制合同风险,明确规定其法定代表人张某对外签订合同的最高限额为200万元。2009年4月1日,张某在一次商品交易会上,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代表A企业与B企业签订了一份250万元的买卖合同,B企业并不知道张某违反了A企业的内部规定。按照买卖合同的约定,由A企业在2009年6月5日前向B企业提供货物,B企业收到货物后的10天内支付货款250万元。2009年6月1日,A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全部货物的生产,6月2日A企业有确切证据得知B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可能无力支付250万元的货款。6月5日,B企业要求A企业提交货物,遭到A企业的拒绝,A企业要求B企业提供担保。B企业以自己的机床作为抵押,担保的价值为100万元,同时B企业请求C企业的分支机构甲为保证人,甲担保的价值为150万元,甲取得了C企业的担保授权委托书。6月20日,A、B签订了抵押合同,双方在抵押合同中约定,如B企业不能支付到期货款,该机床的所有权直接归A企业所有。6月22日,A、B企业办理了抵押物的登记手续。6月30日,A企业与甲分支机构签订了保证合同,双方在保证合同中约定,甲的保证方式为连带保证,但双方未约定保证期间和保证担保的范围。7月1日,A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向B企业提交了全部货物。B企业接到货物后,对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未提出异议,但由于经营状况不佳,7月10日(支付货款的最后期限)无力支付货款。7月12日,A企业向B企业要求行使抵押权,发现该机床已经被B企业转让,
该转让行为A企业并不知道,另外,B企业转让价款用于支付另一企业的货款。2010年6月1日,A企业要求C企业承担保证责任,支付其担保的150万元,C企业表示拒绝。A企业于是请求人民法院判定C企业履行保证责任。
[要求] 根据上述事实及有关规定,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A、B两个企业签订的抵押合同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