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与“高处不胜寒”直接相关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解析:
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被大气消弱后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的逆辐射。近地面的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高处不胜寒”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不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热;空气稀薄,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很弱,不能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选C正确。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与“高处不胜寒”直接相关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解析:
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被大气消弱后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的逆辐射。近地面的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高处不胜寒”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不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热;空气稀薄,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很弱,不能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选C正确。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①实验开始时,滑片P应位于____________端。(填A或B)
②该同学测得如下表的五组数据。根据数据在答题卷相应图中作出U-I图线,从图象可得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___Ω。(结果均保留二位小数)。
![]() | 1 | 2 | 3 | 4 | 5 |
U/V | 1.37 | 1.32 | 1.24 | 1.10 | 1.05 |
I/A | 0.12 | 0.20 | 0.31 | 0.50 | 0.57 |
①实验完毕后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用刻度尺测得OA=12.41cm,OB=18.60cm,OC=27.21cm,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物的质量为1.00kg,取g=9.80m/s2。甲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_J;此时重物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______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利用他自己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为纵轴画出了如图的图线。图线未过原点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