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今年14岁,是某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儿童,于1年前来到该中心。天天的家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里生活很困难。他说自己在村里的小学读到了二年级,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再加上家境贫寒,就辍学了。
阿丘是该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他通过对天天的观察发现,天天虽然说自己读到了二年级,但他认识的字特别少,拼音也不懂,不善于表达,平时也很少与其他人沟通。虽然天天与其他孩子相处得还好,但年纪小小的他总是对别人有所防备,而且很有经济头脑,懂得算计。在课外的休息时间里,天天经常去附近的广场和公园捡矿泉水瓶子,去废品站换了钱后积攒起来。
[问题]
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
参考答案:
解析: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有: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通用过程模式假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都有面对面的接触,服务对象参与所有工作阶段,这在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中表现比较明显。然而,就社会工作多样的工作场所来说,也会有与个案工作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青少年服务中心或居委会的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先评估社区的需要然后再策划工作方案,接着寻求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即先有评估后有建立关系和接案的工作。在某些危机情况下,例如发现儿童有可能被虐待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保护儿童,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的介入。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助人过程还会在某一阶段被简化。例如,在接案后就结案,或者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另一机构。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尽管通用过程模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事实上,在助人过程结束前,任一个阶段都不会真正结束。这是因为,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随时间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修正原来的计划。所以说,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社会工作者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进行跟进。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通用过程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不可能解决助人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它更像是一张地图,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它只能作为助人过程中的路标,而不能将其看做是全部真实立体的助人场景。社会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工作方法,调整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