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评价莫言是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他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中国作协《贺辞》云:“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 * * 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从作协《贺辞》中,你能感悟到《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正是由于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才能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莫言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艺术灵感,取得了卓越成就。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莫言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于艺术创新,终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是由于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立足实践,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而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⑤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有创新精神。莫言坚持“扬弃”的辩证态度,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潜心创新,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哲学题中最大的,只要是哲学生活中与材料相符合的原理和方法论都是可以的,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情感”属于意识范畴,由此定位到“意识的反作用”;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根据关键词“人民大众”定位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对应的是量变和质变;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